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推出18项创新经验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致力于发挥云南区位和资源优势,将经验案例总结和复制推广工作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聚焦服务业开放、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近来,经第三方评估,形成首批18项制度创新案例于2020年7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复制广。
搭建对外合作交流新平台 创新数字服务新模式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设立贸易商会驻外商务代表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探索搭建对外合作交流新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聚焦合作领域,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服务周边经贸合作,服务企业“走出去”,便利投资贸易、加大合作力度。
创新数字服务方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昆明片区整合市场、税务及市场监管三方商贸企业数字信息,构建螺蛳湾商贸城商圈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数字信息,积极引导传统批发商贸市场转型升级,传统批发市场迎来新转机。
拓展“银税互动” 推动跨境融资业务量剧增
开展“银税互动”制度创新,建立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银行省级层面的银税合作制度。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健全州(市)、县(市、区)两级银税合作工作机制,将“银税互动”工作的重心向基层下沉,以数据交换和“互联网+税务+金融”牵线搭桥,将银税信息互动由“线下”搬到“线上”充分发挥纳税信用社会效应,不断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拓展“银税互动”服务新格局。
积极探索沿边自贸试验区经济发展新模式,颁布外籍自然人经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制作颁发外籍自然人经营登记证,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建立形成外籍自然人经营管理工作联动长效机制,实现了对外籍自然人营商行为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
在政策创新及流程便利化方面,推动跨境融资业务量剧增。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加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宣传力度,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服务措施,加强跨境融资事中事后监管,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国际资本市场资金使用便利化程度加深,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助推利用外资水平迈上新台阶。
促进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便利化。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统筹资金使用、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外汇政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有利于跨国公司在中国更快捷、更便利地开展业务。
形成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一站一台一宣传”新模式。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从口岸关口、边境贸易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实际出发,在云南沿边州市陆续建立起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站,初步形成 “一站一台一宣传”的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模式,解决外籍人员的金融消费权益和纠纷,维护跨境区域金融秩序,创新推进跨境金融消费者保护合作。
开创新模式 助推边民贸易便利化
云南省境外边民账户信息平台助推自贸试验区战略发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建设了云南省境外边民银行账户信息平台,加强对境外边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提高我省边境贸易阳光化、便利化,推动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
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提升平台应用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国家标准版为主,边民互市管理系统等地方特色应用为辅的重点功能,超前启动电子口岸建设及推广,实现“单一窗口”业务全覆盖。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服务保障,认真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平台运行稳定、良好,业务量快速上升,率先完成国家要求年底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口岸通关效率持续提升。其中,边民互市管理系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集中建设的边民互市贸易政务服务平台,开发了边民互市公共服务(商品和车辆申报)、商务管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监管、卡口数据采集、数据报文处理等功能。
以跨境物流信息平台创新跨境甩挂直达运输模式的形成。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基于“互联网+现代物流”,搭建“跨境物流信息大数据中心”,创新两国牌照跨境挂车直达运输模式,以“智慧跨境物流枢纽”项目提供线上线下、全链条系统性解决跨境物流方案,打通跨境直达运输物流通道,解决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跨境运输时间长、成本高、口岸通关效率低等问题。
“政府+职能部门+基地+协会”新模式搭建翡翠规范交易平台。本着开放、包容的理念,先行先试,破难堵梳,以搭建规范平台、健全制度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共同监管等举措,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出“政府+职能部门+基地+协会”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规范和有效管理网络消费时代下新兴业态快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线上交易监管问题及局部市场乱象,做大市场,积极培育新业态。
“一口岸多通道”实现边境口岸就近监管通道新模式。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人、车、货专业化分流,实行“一套班子”管理模式,提高通关效率,积极推动边境通道纳入口岸监管范围,创新“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疏导口岸通关压力,加强和规范边境通道管理,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效促进对外贸易、富民兴边、加快对外开放。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建立边境边民纠纷联合调处机制,成立涉外调解室和调处中心,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完善涉外调处沟通积极探索行之有效、施之得道的涉外矛盾调处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
创新“跨境直通、电子批量”边民互市结算新模式,聚焦沿边金融和跨境金融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母行与境外子行“母子联动”互相呼应的优势,创新实现“跨境直通、电子批量”的结算模式,进一步推动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并向以边民互市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经贸往来提供合规便利、安全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加快实现兴边富民步伐。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动涉外政府间人力资源合作,优化跨境务工手续办理流程,实现了多部门同地办公,让外籍务工人员入境务工手续全流程一窗办理,同时建立健全了外籍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外籍务工人员权益,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实现了政府职能前置实现外籍务工人员全时全域管理
针对跨境车辆投保难、出险慢等问题,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沿边和跨境优势,通过与外方签订出境保险车辆代查勘、代定损合作协议,建立有效的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机制,优化出险流程,提升查勘、定损时效,提升了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实现跨境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新模式提升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
针对个别村镇银行偏离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资产质量快速下滑并引致监管指标恶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压实主发起行风险处置责任取得显著成效,实现高风险村镇银行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和处置。
立足人民币在云南相邻国家和地区流通的实际,按照“创新理念、端口前移、打防并举、健全机制、推进合作”思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跨境人民币反假工作中心”,按照“创新思路、统一规划、先易到难、分步实施”要求,逐步建立州市分中心、县区工作站,开展跨境人民币反假货币交流、培训和宣传工作,开展假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下一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积极协调各方,将经验案例总结和复制推广工作列为各级各部门重点工作,确保顺利推进,推动形成可全国复制推广的高质量改革试点经验。